说起科技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我们不离手的电子产品,电话、电脑、平板、这些都成了我们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出来了不少弊端,成年人不是腰椎间盘突出就是颈椎出问题,小朋友呢,不是戴上眼镜就是度数又加深了。特别在后疫情时期,小朋友在家上网课的时间拉长,导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得近视增长率不断增加,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近视率已列居全球第二。近视在12-18岁为高速发展期,小学近视发病率在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近视患者人数呈递增趋势,这也是我们不容小觑的问题。
近视只能束手无策吗?
我们最常听到和说到的话:“头抬高,眼睛不要那么低。”但依旧成为口号式发力。其实堵不如疏,当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监督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用眼习惯,远比呼吁家长禁止孩子看手机更有用。
眼科医生是这么教孩子的。。。。。。
一位从业十五年的眼科主任医师表示,相比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这位医生一直在引导孩子科学用眼的习惯:距离与时间控制。
确保33cm的用眼距离,对于延缓孩子近视的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表示,标准视近距离33cm,只是我们减轻眼睛负担,科学防控近视的重要数字,在17cm距离下用眼一小时,相当于在33cm距离下用眼四小时,如果日常生活中不注意,手就会自然往脸部方向移动,头往屏幕上凑,用眼距离很容易小于20cm,而这一习惯,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
为什么是33cm?
当我们需要看近物时,睫状肌(眼周围这圈肌肉)开始收缩,晶体变凸,视线焦点拉到近处,这个过程就像杠铃一样,当我们把距离拉近到17cm时,睫状肌需要发出的力量直线提升到极值,相当于运动员把杠铃举到过了头顶,可想而知,睫状肌在这样的高压工作下,耐力指数也降低,导致眼睛痉挛,最后演变为假性近视,这也离真性近视不远了。
同样,我们可以将这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上。比如,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你要让孩子保持眼睛离屏幕有伸直手臂的距离,就可以多玩一会,如果距离不对,就立马没收,这样在实施上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达到了距离和时间控制。
距离教育结合时间控制,方可有效的降低睫状肌的负担,减少痉挛的发生,使晶状体始终保持扁平状态,减缓晶体性近视的发展。
如果已经近视了该如何矫正?
1.及时检查
视力出现问题,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不要随便找个眼镜店配镜,很多眼镜店没有验光师从业资格,千万不要因为方便,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2.定期检查视力
建立档案,已经近视的孩子建议每3个月去医院做一次视力检查。
3.正确的矫正方式更能有效控制近视增长
不正确用眼护眼会导致眼镜度数持续增高,除了日常的正确护眼方式,还需要用医疗器械进行干预,佩戴角膜塑形镜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高透氧性硬性接触镜,属于隐形眼镜的一种,通过对角膜产生一定的压迫让角膜前表面变得更平坦,从而降低眼屈光力。角膜变平后,眼的焦距延长,就能使近视眼的入眼光线的焦点从眼底前方刚好移到视网膜上,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适应年纪在8-18岁之间的儿童青少年,这个年纪段也是近视防控最为有意义的阶段,及时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近视过快发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也是有效避免出现高度近视并发症的措施之一。不少从事眼科行业的医生家属,在近视时,都选择用角膜塑形镜进行度数增长干预。
4.如何找合适的医院配角膜塑形镜?
在行业内,基本品牌渠道都比较规范,最关键在于塑形镜后期涉及到前期试戴、定期复查环节,一定要选择正规眼科医院,镜片材料是否合适,关键要看各项参数平衡,并非大家想的透氧性能肯定越高的越好,或者镜片一定越薄越好,或者湿润角越小越好,只能说在其他数据都稳定的前提下,提高材料透氧性、减少镜片厚度或者减少镜片湿润角是有利的。所以,需要专业眼科医师通过患者检查的数据仔细分析,推荐患者使用的品牌才是最好的。
5.配镜需要做些什么?
验配检查包括检查眼睑,睫毛,角膜,结膜的状态;用电脑验光仪做屈光检查,以及根据视力表/眼镜插片做主觉验光;根据角膜曲率仪和角膜地形图来分析角膜的形状以及计算角膜曲率半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测定眼压,泪液分泌试验,角膜厚度测试,角膜内皮细胞数测试等。 根据角膜弱主径线值等参数来选择适合患者的试戴片,配戴试戴片后根据角膜地形图就可以判断角膜前表面的变化,根据试戴感受选择治疗片。 复诊频率为1天后、1周后、1月后、3月后,以及每隔3个月定期复诊。
昆明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字王雄表示:视力防控是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发现视力下降,除了带孩子去医院就诊,配合治疗外,平时的养护也不可大意,所以及早干预避免后续问题。